随着今年大豆收获季临近,美国豆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气候灾害、成本飙升以及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导致的国际需求低迷,形成了一场“完美风暴”。中国市场的缺失让美国豆农感受到巨大压力。美国大豆协会政府事务负责人弗吉尼亚·休斯顿表示配资快线,没有一个市场能与中国对大豆的需求相提并论。
大豆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,在美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据核心地位。中国是美国大豆的主要买家。2024年中国进口了约1.05亿吨大豆,其中2213万吨来自美国。相比之下,美国大豆的第二大市场墨西哥的采购量不到600万吨,远远落后于中国市场。
自2017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以来,中国逐渐减少美国大豆采购,美国农民遭受沉重打击。截至7月24日,美国出口商仅售出300万吨大豆,出口量跌至20年来的最低点。与此同时,巴西咨询机构Safras & Mercado称,中国已提前锁定9月约800万吨、10月约400万吨的大豆供应,这些供应全部来自南美配资快线,以巴西为主。这一动作直接压缩了美国9月至翌年1月的传统出口“黄金窗口”。
休斯顿表示,在存在关税的情况下,美国大豆与来自巴西的大豆相比没有竞争力。按惯例,美国大豆市场每年10月1日开始销售,但今年迄今中国没有采购一单美国大豆。这对美国豆农的打击将是巨大的。
除了出口困境,美国豆农还承受着气候危机带来的冲击。持续降雨导致田间病虫害严重,大豆和玉米生长受阻。俄亥俄州第七代农场主布赖恩·哈巴奇表示,他们今年6月初才完成种植,比往年晚了半个月,这意味着成熟时间不足,而且是在不理想的条件下仓促下种。印第安纳州、俄亥俄州等地的玉米地几乎每天都会下暴雨,农田经常出现积水,导致幼苗死亡,随后又爆发多种病害。为了降低收获时的水分含量,农场主不得不额外投入资金购买丙烷烘干玉米。
哈巴奇表示,如果特朗普今天走进他的农场,他会传达一个信息,即“出口是第一名,这是首要解决办法”。中国、墨西哥和加拿大每年向美国购买价值830亿美元的商品,如果他们不购买,美国农民就会被困死在作物上。
在价格方面,美国农产品市场也持续低迷。牛群规模缩减、乙醇产量下降等原因导致美国大宗农产品价格过去三年一直在下滑,而种子、化肥、土地和机械成本却不断上涨。休斯顿认为,美国农业的经济状况比2018年贸易战期间更艰难。
特朗普政府并未真正回应农民们的呼声。休斯顿表示,她与白宫和美国国会交谈,分享农民因关税而面临的困境时,得到的回答是“他们支持农民,但我们是这种复杂关系中的一个齿轮”。特朗普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在社交媒体上空喊,要求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大豆。然而,市场观察人士质疑这样的交易是否现实,因为这意味着将迫使中国放弃在巴西建立起的供应体系。
中国与巴西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正在深化。两国正起草一项双边协议,互认农产品的环境认证和可追溯体系,涵盖牛肉和大豆。措施包括统一碳排放与土地利用标准、推广二维码溯源和数据库共享,预计将提升巴西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附加值。中方技术代表团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赴巴西实地考察,以推动协议落地。
面对来自巴西的竞争,特朗普政府为美国农业提供的帮扶政策可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。为安抚农业群体,特朗普政府宣布未来十年将提供600亿美元的补贴。但这一做法引发批评,被一些人指责是在“让纳税人为农民兜底”配资快线,还有一些人抨击特朗普政府选择性提供补贴,使大型农产品生产商受益,而非家庭农场。哈巴奇不满地说,如果不能出口,价格就会很低,收成又很糟糕,那么就是被打了两拳。
嘉正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